第(2/3)页 茅山掌教的弟子黄智极,你还记得不?” “记得,听说这哥们被踹下山历练,茅山掌教去参加罗天大醮,都没带他。” “现在就在南武郡,他主动来帮忙了,这位多少有点理想主义,真正到一线干活之后,发现了解到的,学到的,书籍里的东西,跟一线差别很大,现在正天天追案子,算是帮了不小的忙。” “正常,那些刚进医院实习的医学生,天天都会想,为什么都确诊了就是这个病,却跟在学校学的不一样,治疗方案也不一样,过两年就好了。” “这可有些不一样。” “有啥不一样?忙成狗,黑眼圈比你还重的时候,哪还有心思去琢磨这些?” “……”风遥无语,这是不是在骂他? “行了,东西给你放这了,糖你自己收好,感觉快猝死了,记得吃一颗,能保证你扛到抢救室。” 温言留下东西,在风遥的笑骂声中离去。 风遥将温言送到办公室门口,就转身回来,看着桌子上的糖,笑了笑,将其收起来揣在内兜里。 温言还专门从青城跑回来,给他送东西,这是真怕他挂了。 重新坐在电脑前,他看着正在弄的程序,叹了口气。 算了,反正自动应答程序里,判断是否紧急的部分不太好做,温言找他,大部分时候都是真有事,还是先放下这部分,先做自动发信息的那部分吧,这个简单点,训练一下ai,确保像他说的话就行。 温言从禹州烈阳部离开,又悄悄回到了青城山。 等到正午休息的时候,清虚子看着温言,有些无奈。 “从来没人像你一样,参加个法事,能中途跑这么多次的。” “这也能看出来?” “肯定能啊,你可是参与者之一,身上自带气韵,哪怕你在这里待着,都会越积越多,中途跑了就没了。” “这个会影响什么吗?会不会显得太浮躁了?”温言还真有点担心,毕竟是代表扶余山来的。 “不会,这是定调。 定下到下一次罗天大醮之间这段时间的基调。 老天师没来,就代表着老天师要镇守重要的地方。 我来主持,是因为现在的版本是最利于阿飘。 你四处乱跑,定下的基调便是如此。 你不会开坛,但是你也做了最重要的事情,维护了法统和规则。 诸圣看在眼里,这便是你自己代表你自己和扶余山定下的基调。 与这些相关方面的东西,在下一次罗天大醮之前,都会得到一定幅度的加强。 这不仅仅是最适合己方的好处,也是相对应的责任。 祈福纳祥,引清气下沉,涤荡浊气,只是最宏观层面的东西。 我猜肯定没人给你说过这些东西,不过这东西也不用说。 平时什么样,依然还是什么样就行。” “懂了,多谢前辈指点。”温言站起身,道了声谢。 四师叔祖都没跟他说过这些,他大概也明白是为什么,那便是让他少些桎梏,不要有顾虑,做事的时候,遵从本心,正常怎么做,那就依然怎么做。 他怎么做,怎么选,扶余山接下来就怎么做。 之前扶余山比较尴尬的地方便是青黄不接,最出头的人是秦坤这个纯武者,这种场合,让秦坤一个没授箓的纯武者,代表扶余山来参加,的确不太合适。 这倒不是扶余山自己愿不愿意,而是这种场合,身为道门,你得先尊重自己,也要尊重其他山门。 以前这种场合,太师叔祖不来,那就必须四师叔祖来。 这一次,温言来,没人能说出什么不对,不仅仅是温言乃当代烈阳,诸多战绩,最重要的一个原因,其实是因为温言乃同辈之中,唯一一个有天授宝箓的人。 在三山五岳的话语权里,天授宝箓者,就是比普通授箓道士高至少俩层次。 更别说温言不仅仅是有天授宝箓,还在一线亲手促成了解厄神女箓的出现,大幅度拉低了所有人对于水系的一个巨大劣势。 这种功绩,在别的地方拉出来说,可能会显得有些自傲,但在现在这种场合里,三山五岳开会时,温言就必须坐第一排。 温言参与这些事不深,可能不懂这些道道,但其他懂的道长,自然指点温言该怎么做。 清虚子看温言的表现就知道,扶余山怕是什么都没给交代,他怕温言觉得来参与了,也像是打酱油,瞎混着,他今天就专门告诉温言一下,你不是来打酱油的。 好歹温言现在也算是半个青城人,身为青城掌教,清虚子觉得自己多少有些义务来指导一下。 看到温言还是很听劝,虚心接受,清虚子心里舒坦多了。 “吧,看完了我这还有。” 温言被清虚子盯的有些发毛,最后只能拿出来清虚子给的书,坐在屋檐下看了起来。 看了几段之后,浅显易懂的东西,加上他跟阿飘打交道足够多,倒是慢慢的能看进去了。 清虚子看着温言似乎真的看进去了,看入迷了,他心满意足的离开。 回到祖师大殿之后,清虚子就赶紧给自家祖师上了香。 心里面忍不住畅想,温言算半个青城弟子,他日温言儿子,那就是天生的青城弟子,若是也能拉到青城…… 想想那可怕到他完全无法理解的天赋,满月就铸就灵台道基。 他现在就可以琢磨一下,以后自己的灵位摆在哪里了,看看能在哪位祖师前面插个队,让其他祖师给挪挪位置。 清虚子上了香,默念静心,压下杂念,再看青城列位祖师的牌位,心说,诸位祖师,想来不会计较他在这里胡思乱想。 青城山上,道乐在奏响,诸位道长,也在诵经祈福。 温言坐在看的入迷,头也不抬的伸出手,轻轻对着天空挥舞了一下,就见天空中飘动的云彩,轻轻飘过,遮掩住了一部分有些刺眼的阳光。 一切都带着一丝自然而然,非常和谐温润的味道。 远处,茅山掌教遥遥看了一眼,面带微笑,眼中带着赞许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