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.......... 大军南下。 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数十万人的行动,不光是要与当地的官署提前打招呼,更需要辎重的储备。 毕竟数十万人的人吃马嚼便是一个大问题,而且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这不是一句玩笑话。 但凡是道路艰难之地,往往最容易生出贼寇,巴蜀之地,以及岭南之地都是如此。 历史上,有了赵佗在百越的前车之鉴,嬴高自然是会防备一二,在他看来,巴蜀也不安全,这便是开凿咸阳极南道的目的之一。 嬴高心里清楚,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,山高谷深,道路崎岖,难以通行,李白曾作《蜀道难》一诗,具言蜀道之艰难。 他更清楚的是秦宫典籍之上的记载,在周慎靓王五年,惠文王陷入了举止两难之中。 当时,巴蜀地区内乱,惠文王想趁机拿下早就觊觎三分的巴蜀地区,但又担心蜀道艰险、难以成功;并且担心一旦分兵,劲敌韩国可能趁机犯边。 对此,国相张仪主张不如进攻韩国,但大将司马错则主张趁机分兵灭蜀。 司马错言秦国弱小,如果能得到巴蜀地区,不仅能扩充国土面积,而且取巴蜀地区的财赋,将足以使秦国富国强兵。 且巴蜀可从水路攻击楚国:“得蜀则得楚,楚亡则天下并矣! 由此,秦惠文王最终定计,并派遣司马错、都尉墨开凿金牛道,先后攻灭蜀国和巴国,由此从经济上和军事地理上,为大秦帝国日后统一天下,奠定了强势的经济、军事基础。 战马之上,嬴高南望巴蜀,忍不住感慨一声,道:“取蜀道、得巴蜀,是故,常王天下!” 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上,若能取得秦岭以南的汉中与巴蜀,经常能成就王霸之业。 这样的例子,在数千年漫长的岁月之中比比皆是。 秦国攻占巴蜀,最终吞并六国;楚汉相争,刘邦依据关中平原、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作为大后方,最终在屡战屡败中,依托强大的经济基础反而攻灭项羽,建立汉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