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谏臣以礼劝谏君上,用则留,不用则去。 争臣。 死争之臣,以生死强谏君主,用则生,不用则死。 铺臣,就是辅弼之臣,转能够合谋同力,率领群臣强力匡正国君,国君虽然不安,却得不接受,国家的祸患由此得以解除,最终得到君尊国安的结果 拂臣,乃拂弼之臣。 拂臣抗拒君王的命令,窃取君王的权,纠正君王的错误,安定国家于危难之时,解除君王于失政之辱,最终大利于国家社稷。 李牧心里清楚,他此刻的所作所为,便是一个十足的拂臣。 虽然李牧清楚臣道的根本,是从道不从君,国家社稷在先,君主帝王在后。但是,对于赵王而言,这便是最大的背叛,他的处境很不好。 当此之时,他的行为,不顾生死而无私心,忠诚无畏而至于大公,可谓通于臣道之极致,臻于四臣之峰巅。 但是峰巅的极致,也是危险的顶点。 拂臣之行,已经抵达臣道的极限,虽然挽救了国家社稷的危难,却动摇了君王统治的根基,也断绝了继续为人臣的后路。 信陵君能够善终,那是因为战国之世,大争天下,在也前往赵国,但是他却未必有这样的机会。 这个天底下,没有一位君王能够容忍拂臣,拂臣出现之日,就是君王危殆之时。 李牧心里清楚,拂臣根本就是以君臣俱伤的非常手段,拯救国家社稷于万难,不论成败与否,都失去了在同以朝廷之上相处的可能。 但是站在这个位置上,李牧根本没有别的选择。 可以说,嬴高此举诛心。 这一战虽然没有彻底的击溃他,但是却让他与赵王之间,没有了共存的可能,那么他死,要么赵王死。 除此之外,别无选择。 站在幕府之中,李牧南望邯郸,在这一刻,他的心里竟然期望赵王死在嬴高的手中。 ........ 第(3/3)页